健康频道

大寒养生吃什么 大寒养生不同种类食物推荐

  导语:大寒养生吃什么?大寒节气养生食物多种多样,其中有肉类、蔬菜、水果等。大寒节气的肉类要多吃一些补温的肉类,例如牛肉、羊肉等;蔬菜要吃一些时令蔬菜,例如白萝卜、白菜等,最后水果也应该吃时令水果,例如梨、甘蔗等。以下是大寒养生不同种类食物推荐,一起来看看吧!

  大寒养生吃什么 大寒养生不同种类食物推荐

  大寒节气

  一、大寒养生吃什么 ——水果

  

  冬季,最容易唇干口渴、皮肤干涩。我国医学认为,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等。现在正是吃梨的季节,素有“百果之宗”的梨,其梨汁对秋冬干燥症更有其独特的疗效。尤其适合冬季内热的人食用。

  对于体质较差,尤其脾胃虚寒的人,不宜生吃梨,而熟吃梨也能起到清热止咳的效果,但最好煮成梨水,并且要把梨肉也吃下去,才能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柿子

  柿子中的维他命和矿物质有利于美颜,红柿中维他命C的含量更是苹果的10倍,可预防感冒,同时富含维他命A,可预防多种眼疾。其次,红柿中富含胡萝卜素,每100克红柿中含有139毫克的胡萝卜素,是桃子的13倍、甜瓜的2倍,胡萝卜素可防止老化与抗癌。

  建议红柿该如何食用?不妨将红柿、食醋、柠檬汁、蜂蜜与橄榄油混合调制,可制成红柿汁,也可用来作为沙拉和凉菜凉拌。新鲜柿子较寒,所以身体虚弱、脾肾虚寒、外感风寒时忌食。

  甘蔗

  甘蔗清热润燥,是冬季养生祛火的食疗佳品,对于缓解冬燥引起的咳嗽效果非常好。甘蔗滋补清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适宜于冬季发热和内热的病人食用。对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反胃呕吐、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老人牙口不好、孩子的牙齿还未发育完全,适当喝点甘蔗汁不错,但对于正常成年人,最好直接啃着吃,不但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因为甘蔗纤维较多,反复咀嚼,还能清除留在口腔及牙缝中的一些垢污,清洁牙齿,而且也是对牙齿和口腔肌肉的一种锻炼。

  大寒节气

  二、大寒养生吃什么 ——蔬菜

  白菜

  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30mg-40mg/100g,在同类蔬菜中属于高含量。维生素C有美容护肤的功效,再加上大白菜水分含量很高,所以大白菜是冬季必备蔬菜。提醒大家,在烹饪白菜的时候,尽量选择醋溜,因为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会得到更好的保留哦。

  蘑菇

  经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促进人体对其他食物营养的吸收。蘑菇含有多种维生素。很多蘑菇中都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因此蘑菇有“维生素A宝库”之称。研究报道表明,蘑菇维生素A含量很高,如果在冬季常吃蘑菇能有效预防感冒。

  南瓜

  南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维生素A和视黄醇,对于经常加班、熬夜的电脑一族有很好的养肝护目、润肠减脂的作用,另外南瓜里面含钾尤多,且钾钠比例、钙镁比例非常合理,可以平衡体液盐浓度,排水消除水肿。

  红椒

  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人体抗寒抗潮,同时还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吃辣也能让人迅速获得满足感,从而吃得更少。需要提醒的是,吃辣也应该有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白萝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正是食用萝卜的好时节。冬天人的活动量减少,容易产生积食,萝卜既能清热,又有助于消食化滞,不但不会上火,更起到很好的营养滋补作用,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三、大寒养生吃什么 ——肉类

  乌鸡

  因为乌鸡其细胞中所含的黑色素美拉宁,有学者认为可以增进免疫力。乌骨鸡脂肪含量及热量都低于肉鸡.且比肉鸡含有更多的铁、锌等矿物质,非常适合增强体力又怕肥胖的女性食用。而且,乌骨鸡做菜或者是煲汤,都对女性健康非常有好处,不但可以滋阴养颜,还可以气血双补。

  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藏”的特性,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

  温补肉类

  狗肉、羊肉、牛肉等肉类,含有高蛋白以及高热量,可以有效增加御寒能力。这些食物中不仅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同时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因而才具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而且,在大寒养生适量的多吃这些食物,还能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天气网 作者: 责任编辑:甘薇扬

热点资讯

健康活动

专家讲堂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