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综合

健康促进 为孩子成长铺就光明大道

  近视、脊柱侧弯、流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健康。对于这些儿童常见病,该如何有效防治呢?9月9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崇明区教育局、崇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防痨协会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科普基地承办的“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营造健康平安校园”上海健康大讲堂专场活动在崇明区教育学院展开,来自不同领域的三位专家分别介绍了近视、脊柱侧弯和流感的防治策略。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都将“中小学健康促进”作为人群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内容,要求学校加强生命教育,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学生健康体检、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等专项行动。每年9月,既是开学季也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本次活动的举办旨在对儿童青少年施以良好的健康指导和培育,提高他们对健康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新一代公民的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视发现宜早不宜晚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呈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将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眼科博士邹蕾蕾介绍,近视不只是视物模糊这么简单,若不加以干预,可发展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是非常容易引起一系列致盲风险的眼病,还易并发严重眼底病,如玻璃体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等。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留心孩子是否有揉眼、眯眼、皱眉、偏头抬头低头、看电视凑前等近视症状,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眼科做检查,并根据医嘱做好干预措施。另外,可以在家中常备一张视力表,用来给孩子检查视力。当然,定期到医院接受视力、眼光、眼轴、角膜曲率等检查也很必要。

  近期,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对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尤为重要。邹蕾蕾介绍:“多在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是防控近视非常关键且有效的措施。希望学校和家长都要加以重视,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清晰、明亮的视野。”

  观察孩子的躯体变化

  习惯性坐姿不端正、站姿歪歪扭扭、走路左右晃动、头歪、驼背,甚至时常出现颈、腰、背疼痛不适。这些脊柱侧弯的表现,你家孩子有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陈楠介绍,脊柱侧弯多发于青少年,且女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最高可达7:1。

  从后面看,正常人的脊柱应是一条直线,且躯干两侧对称。如果脊柱的某一段偏离中线,整个脊柱变成曲线的结构,就应怀疑脊柱侧弯。陈楠介绍,脊柱侧弯对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均会产生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影响发育和生育,脊柱侧弯会伴随高低肩和骨盆不正、剃刀背、驼背,以及双下肢不等长和身高减少,严重影响患者外观。此外,由于脊柱侧弯发生在胸腰段居多,弯曲严重者会出现胸廓容积下降,影响心肺发育,进而引起心、肺功能障碍或衰竭。因此,近年来上海正在积极推进脊柱侧弯普查进校园工作。

  陈楠提醒,轻度脊柱侧弯可以接受保守治疗,严重者则需要手术。早发现、早干预,可以尽最大可能避免手术。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孩子的体态,若发现孩子的双肩不等高、双肩胛骨不对称、双肩胛下角不等高、两侧腰凹不对称或棘突连线偏离中轴,要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接受诊治。

  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人群对其普遍易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邵凌云主任医师介绍,流感不是普通感冒,而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干咳)、头痛、咽痛、肌肉和关节痛。虽说流感多表现为轻症,但也可以导致部分人尤其是高危人群发生重症,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还可能发生流感暴发疫情。

  邵凌云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同样适用于流感,如‘三件套’和‘五还要’。此外,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通常在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个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因此,每年9~10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大家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

 

 

  记者:瞿乃婴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 作者: 责任编辑:湘湘

热点资讯

健康活动

专家讲堂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