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从南平血案看“无差别杀人”背后的心理动因
http://health.online.sh.cn 2010-04-12 13:43:52 [来源]:北京青年报

4月8日上午,福建南平市中院一审判决郑民生死刑。

3月23日南平发生血案。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一男子持刀连捅13名无辜小学生,造成8死5伤。凶手挥刀不是抹在孩子的脖子处,就是刺进胸腔内,都是致命的部位。在群众制服凶手前,行凶全过程只有55秒,不到一分钟的时间13
条稚嫩鲜活的生命便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

■关键词——“无差别杀人”

其典型特征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没有具体仇怨,犯罪嫌疑人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即滥杀无辜。一般杀人有具体的仇恨目标,而“无差别杀人”没有具体的仇恨目标,它是没有具体仇恨对象的一种报复性行为,矛头是指向社会的。

南平,听起来似乎有些耳熟。去年6.12医闹事件大家曾听说过这个名字,今年3月23日,人们再一次将视线聚焦到了这里。凶手郑民生曾是一名外科医生,他对小学生疯狂行凶的行为使他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瞬间走到了被关注的舞台中央。听目击者的描述,很难相信类似电影里的情节就发生在当下,发生在学校门口,让人更愤怒的是凶手行凶的对象竟然全部都是那些年幼的孩子,并且他曾经还是一位救人生命的医生。

案发后,网络上一度流传郑民生有精神病的说法,社会舆论无法相信一个正常人能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来。但是邻居和那些熟悉他的人都不认为他有精神病,只是性格有些怪。我们来做一个假设,距离郑民生所住小区不远的地方,至少有两家小学,为何他舍近求远,偏偏花20分钟坐摩的到实验小学行凶,况且本市的人都知道,这所小学在南平应该是最好的小学之一,学生家长多不乏财力或者权力。并且,郑民生恰好赶在早7点20分左右到达,这是学生上学的高峰。如果说是巧合,连续出现三次巧合的几率也是相当低的,一个精神病人是很难有这样清晰的逻辑结构的。若非要说他是个疯子,也是突然“疯”了的,因为包括行凶的当天早上邻居见到他,那时他还与往常一样没什么不对。

■对无辜者施暴多是失败者所为

这个突然“疯了”的凶手,与马加爵、邱兴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枪手赵承熙等人一样,都具有精神异常的特征。他们滥杀无辜的理由往往被笼统概括为“报复社会”。社会是什么?也许他们并不很清楚。他们多是被边缘化的“失败者”,长期处于被人漠视的境地,渴望受人瞩目,但却总是受到伤害,经济窘迫,婚姻生活不如意,生活圈子狭隘局促。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事业、家庭、友谊是人们最重要的三个能量来源,当然也是心理安全感的来源。可对于郑民生来说,似乎三者同时抛弃了他。如果成功和失败的维度从这三点去衡量,那么郑民生的确应该算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家庭关系紧张,亲情淡漠,也是几乎所有此类凶手的共同特点。

■无差别杀人易引发群体效应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滥杀无辜”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只要不是精神病患者,杀人,必然有杀人的理由。那么,这种没有具体指向,见人就杀的行为也可以认为是“无差别杀人”。“无差别杀人”的典型特征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没有具体仇怨,他可以随机选择作案目标,想杀谁就杀谁,即滥杀无辜。一般杀人有具体的仇恨目标,而“无差别杀人”没有具体的仇恨目标,它是没有具体仇恨对象的一种报复性行为,矛头是指向社会的。因此每一个人都成为了潜在的受害者。于是,对于公众容易引发由安全缺失导致恐慌的群体效应,从而使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失去安全感,生活在恐怖之中。因此,事件发生以后还需加强对公众心理问题的关注。

除了公众容易产生安全感缺失的现象,这种极尽疯狂的行为若不妥当处理,也会使那些与杀人凶手有相似经历的人产生一个替代强化的效应,会加速这一群体效仿“榜样”实施暴力行为。

■如何解决施暴者的心理问题?

嘴无力的人,才会选择动手。所以但凡喜欢挥舞拳头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的人,以语言匮乏或者无力辩驳者居多。那么,施暴者只有继续施暴才能解决问题逃离困境吗?我认为他们最关注的是解决问题而非真正热衷于对他人施暴(那些有这样癖好的人除外)。如果不必伤害他人也能解决问题,还能解决得更好,他们一定也会接受。

一个偏激的人很容易陷入自己思维的怪圈,就像是如果抱怨多了,很有可能在连续达不到物质和精神上满足的情况下产生仇恨;如果仇恨太多了,如何解决问题就会看得少或完全忽略了。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被抱怨和仇恨消耗掉了大部分,逃离困境的力量自然就会很微弱。

这些被人唾弃的杀人恶魔并不是天生的恶人。作为亲人,我认为也是有责任的。很可能平日里工作忙碌,即使发现他们情绪变化也总是没人有心思去深入了解,其实,完全可以请心理医生或向社会心理援助机构求助。心理咨询不但可以让来访者发泄长期累积的负性情绪,还能帮助一个人的内心得到成长。郑民生曾经的失落在应有的社会心理救济体系中无人问津,加剧了他的疯狂暴力。

无论亲属还社会是,平日里应对这些“失败者”给予关注和心理援助。很可能他们认为走投无路,但事实并非如他想象一般糟。就像是南平杀人案的凶手郑民生,他一定不会认为自己前途一片光明还坚持要去杀人。生命是人们最宝贵的,也只有一次,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去杀人发泄和报复,可见郑民生内心压抑的巨大能量,也能看到他对生活、生命、婚姻是何等的绝望。

■应增强青少年挫折教育

现在很多孩子抗打击能力还很弱,这与缺乏挫折教育有关。现在的年轻人心理素质和自我调适能力明显不如他们的父辈。特别是富二代,往往是依靠父辈打拼下来的产业过生活,自己不必努力奋斗也会生活得很好,自然狂妄脆弱。这些孩子如果突然间遭遇挫折,不能调适,就产生两种倾向:一是自残,二是攻击他人,暴力犯罪。一个女生因就业和父母发生矛盾被当街大骂了一通,她回家后就投毒杀了父母。还有政法大学弑师案,作为一个学法律的学生,在课堂上拿刀把老师砍死,这也是极其不正常的现象。在政法大学这个案件发生前,全国发生过四五起类似案件,多数都是因为一些小事引起的。所以,对于儿童以及青少年适当增强挫折教育很有必要。

[选稿]: 张启
  • 图片新闻精选
<v:imagedata 报料电话:52122211 <v:imagedata 给热线提意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导航 | 客户服务 |
 沪ICP备05000146号 文网文[2003]0032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市互联网举报平台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1996-2010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