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靶向治疗转移性肾癌患者的新希望
http://health.online.sh.cn 2010-07-29 09:20:35 [来源]:上海热线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邱建新

每年全世界约有20万人被诊断为肾癌,占全球所有肿瘤新发病例的2~3%,而死于该病的人数则超过10万。作为肾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治性手术的确让一部分患者摆脱了死亡的阴影,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幸运儿”主要是早期患者,
通过手术,他们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98%,但手术后的复发率仍高达20~40%。除此之外,有1/3的肾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生了转移而无法接受手术根治,而转移性肾癌患者的5年总存活率仅为5%, 因此治疗的目的仅限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改善生活质量。由于肾细胞癌对既往常用化疗和放疗通常不敏感,免疫治疗长期以来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疗效还是不够满意。因此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对肾癌生物学和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攻克肾癌的希望寄托在靶向治疗药物上,在转移性肾癌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

由于化疗和放疗主要是针对肿瘤细胞的DNA,这种作用往往缺乏特异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错杀”了很多的正常细胞;肿瘤的发病有多种机制参与,而这些机制往往是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所谓的靶向治疗就是针对肿瘤发病机制当中某些特有的信号传导通路或者某一发病机制采用单克隆抗体、小分子物质将它打断,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而对正常细胞作用却很轻微。其最大的优点是特异性强,只针对肿瘤细胞,没有化疗、放疗常见的副作用,如秃发、恶心呕吐等。现在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大多可以口服给药,不需住院治疗,安全性也比较好。

目前临床治疗转移性肾癌常用的多靶点药物包括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多激酶抑制剂,可对Raf-1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产生很强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VEGFR-3、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β、FLT-3和KIT等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舒尼替尼则是可口服的小分子羟基吲哚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可选择性的抑制PDGFR、VEGFR、KIT和FLT3等多个靶点,从而通过抗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疗效。一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经6周的索拉非尼治疗,虽然肿瘤的缓解率仅为2%,但78%的患者病情稳定,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4周,明显高于安慰剂组(12周);而另一组研究表明舒尼替尼的肿瘤缓解率和中位PSF高达36%和11月,明显高于干扰素-α组(9.5%和5.8月),说明了这两种药物强大的抗肾癌肿瘤作用。作为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的不良反应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有很大差异,往往以乏力、皮肤毒性、高血压和腹泻为主要表现形式。两药相比,服用索拉非尼的患者除手足皮肤反应、皮疹(或脱屑)和脱发的发生率较舒尼替尼稍高之外,其他不良反应,如高血压、乏力、腹泻、胃炎、异常出血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以服用索拉非尼的患者为低。

除上述两种多靶点药物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抑制剂CCI-77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贝伐单抗,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吉非替尼和拉帕替尼等单靶点药物也均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的抗癌活性,但疗效均不及上述两种多靶点药物显著。

靶向治疗药物就目前来看,是转移性肾癌最新、疗效最好的治疗手段,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当然尚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如现有靶向治疗药物的最佳剂量、与其他药物的最佳组合及对早期肾癌的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试验的验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肾癌的靶向治疗将会逐渐完善,为肾癌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长于肾癌、肾囊肿、膀胱肿瘤、前列腺癌、肾上腺肿瘤等疾病的微创手术和肾移植手术及其术后随访。泌尿外科特需门诊时间:每周一、五上午,)

[选稿]: 孔雯琼
  • 图片新闻精选
<v:imagedata 报料电话:52122211 <v:imagedata 给热线提意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导航 | 客户服务 |
 沪ICP备05000146号 文网文[2003]0032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市互联网举报平台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1996-2010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