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清鼻涕、白鼻涕、黄鼻涕、黑鼻涕,不同颜色的鼻涕说明什么?

    最近我们的宝妈群又炸了“我家宝宝又流鼻涕了,流清鼻涕该吃什么呢?”“流黄鼻涕是不是感冒?”“一直流鼻涕会不会变成鼻炎呀?”好嘛你知道不同颜色的鼻涕说明了什么吗?鼻涕的不同颜色可以反映出人体的不同状态我画了一张图,大家一起看看吧

    通过上图我们能了解到,不是所有的鼻涕都是感冒。所以家长不要一看到鼻涕就手忙脚乱。 比如粉/红鼻涕,大多和气候干燥,鼻粘膜破损有关,可以吃点秋梨膏棒棒糖,滋阴又健脾,小朋友会又爱吃。少量血,不长期流不要紧,但如果长期夹有血或者红色、大量血要及时就诊。 再比如像棕/黑鼻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大多是因为吸入脏东西。一般情况下,哭闹、冷空气刺激、接触过敏原也会流鼻涕,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用担心。门诊上还会有家长问,前天晚上打了小朋友,哭鼻子了,第二天起来就流了黄鼻涕,是情绪感冒吗?这个不用担心,这不是感冒,只是鼻涕在身体里呆了一晚上 化热变黄了而已,排出就行。

    那什么样的鼻涕才是病理性的呢?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首先,我们来一起看看病理性鼻涕产生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卫气是人体的保护层,卫气强健,人体就不会被邪所伤。如果人体虚,卫气较弱,寒邪更容易入侵到体内,寒性收饮,毛孔就会闭塞。又,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你可以理解为鼻子是肺的出入口),所以人体处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会想方设法把寒邪排出去,最容易的出入口就是鼻子啦~有些人,防御能力较强,当下打个喷嚏就把寒邪排出去了,而有些人呢,就会有流清涕咳嗽,甚至有发热的症状。

    病理性的鼻涕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1. 清鼻涕:感冒初期(过敏性鼻炎也会流清涕,如何区分?往下看)感冒初期除了流清鼻涕症状,还会有怕冷,苔白等症状。此时寒邪在表,只需要发汗,给寒邪以出路即可。我们可以通过煮生姜或葱白水泡脚发点汗、如果鼻子不通可以用我们熏鼻包煮水泡脚,很快就好了。另外晒太阳、用吹风机热风吹头颈(风池穴)、用热水擦脸…等方式也可以帮助身体驱邪。家长们千万不要看到孩子流鼻涕就吃感冒药,否则身体越吃越寒。这里还需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流清涕都是感冒,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流清涕。那我们该怎么区分呢?单纯的过敏性鼻炎通常是没有发热症状的,最典型的是早晨起来的时候打喷嚏流清鼻涕,中午会好。

    2. 浓白鼻涕:感冒中期如果流浓白鼻涕了,说明身体已经通过流出津液的方式,(如流鼻涕、流汗之类)去尝试排邪,可是还没能够排出去,身体津液有消耗,清鼻涕就浓缩成了浓白鼻涕。这时候还是可以选择上述方式,但如果已经有黄痰的症状就不适合了。3. 黄/绿鼻涕:感冒中后期感冒中期,以上症状会加重,鼻涕、痰会变得更加浓稠,有些小朋友还会喉咙痛,因为寒邪在体内较久,郁而化热。虽然这时候流出来的是黄鼻涕,但本质还是寒。一般情况下,纯热病是比较偶发的,常见有热者多因滞,而滞者皆因寒。有的小朋友流清鼻涕,吐黄痰,这就是“寒包火”的症状了,大多数情况下可能还会伴有高烧。所以这时候我们不能光顾着发汗,要寒热兼顾,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就是典型的寒热并治药,其中,麻黄是温热的药物,能够使人发汗,是用来散外寒的;生石膏是一味凉药,是用来清里热的。如果小朋友发高烧并且不出汗,就赶紧去药店里买这个“麻杏石甘合剂”,或者去医院就诊。病情没那么严重的,可以去药店选些中成药,看成分,要有散外寒的麻黄、苏叶等,同时也要有清里热的生石膏、双花、连翘等。

    最后我想说的是,门诊上有很多孩子,是因为家长的疏忽,病情才严重的。这里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小儿是纯阳之体,本来就是阴虚火旺的体质,寒邪郁而化热会非常快,有可能早上是清鼻涕,中午就变黄鼻涕了。所以家长不要拖延病情,反应一定要迅速,最好寒邪在体表时,就把它赶走。

    其实人体的每一个异常表现都在提示身体的问题要记住人是万物之灵人体本身就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了每一个不同的症状结合表示着不同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提倡父母学中医的原因了中医能告诉你每一种症状每一种组合都代表着什么所以,我们不能单单只通过一种症状来判断病情鼻涕颜色只是初步判断的一个参考具体用药还需结合身体其他的各个症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父母要做的是尽可能观察到不会正确表达的孩子身上的异常表现把病邪抵挡在源头加油,父母们!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素问轩 作者:米医生 责任编辑:甘薇扬

热点资讯

健康活动

专家讲堂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