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综合

卒中急救全家总动员 中风120潮服"抢镜"上海时装周

    上海热线讯 一直以来,上海时装周的标签始终与“艺术”“潮流”联系在一起,与“健康”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10月11日,上海TX淮海举行了一场公益跨界服装发布会,即中风120潮健康Ÿ爱“救“在我家公益行动。该活动打破常规,将潮流、公益与健康相融合,T台演绎中风急救全家总动员,掀起一阵时尚健康新风潮。

    创意无极限,中风120与时尚的首次碰撞

    卒中,又称脑中风,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卒中的发病人数正在持续增加,且不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而卒中在中国的死亡率如此之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很多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不知道发生了中风,或者意识到了发生中风,但没有立刻到医院就诊,因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今年10月29日是第十五个世界卒中日,为提升大众对卒中的认知,加强对于家庭关怀的重视,中风120特别行动组联合上海纺织协会,携手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共同发起了中风120潮健康•爱“救”在我家公益行动。

    此次活动得到了五位潮牌设计师的支持,他们融合潮流与健康两大元素,以“中风120口诀”为创意原点,围绕“爱‘救’在我家”的核心主题进行T恤和卫衣的设计,强调黄金4.5小时抢救时间的概念,号召全家人共同关注卒中,通过设计的力量助力卒中急救知识的传播。发布会上,由六位模特组成的六口之家为现场观众展示了五个系列(共30件)中风120潮服。五位设计师分别是来自:潮流艺术家、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魏超WEIS;品牌主理人黄俊勋Hugo;COULDWE库外联合创始人Lu Kun;SELF-RELIANT创始人张煜以及TaShan 联合创始人Effy Xie。

    中风120口诀作为本次设计的主要元素,由“中风120特别行动组”创始人、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刘仁玉教授反复探讨和研究后在2016年共同提出,通过巧用医疗急救电话号码,把中风识别和中国特有的医疗急救号码120 直接联系起来,口诀简单且形象,即使是儿童和老人也能记住:

    “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

    “2”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

    “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赵静教授表示:“对于缺血性卒中来说,时间就是大脑,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窗只有短短4.5小时,如果超出这个时间将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牢记中风120口诀能够帮助大众快速判断症状,是脑卒中救治的第一步,也是赢得抢救时间的关键,因此我们一直致力于中风120口诀的宣传和科普。今年与时尚跨界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们非常惊喜地看到时尚与健康两种元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对于大众来说也更加易于记忆和接受,期待今后能够探索更多的展现形式,让全社会都能关注卒中,认识卒中。”

    上海纺织协会时尚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范盛斌同时表示:“此次行动以潮流时装为载体,借时装周的影响力和传播效应来助力公益事业,我们希望这场公益行动可以引起更多人关注卒中,意识到卒中急救和家庭关怀的重要性。“

    卒中疾病负担沉重,防治卒中还需家庭齐动员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显示, 2018年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这意味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

    当一个家庭有人中风,受苦的不止患者本人,整个家庭都会受到重大影响。社会上有“一人中风,全家发疯”、“一人瘫痪,全家瘫痪”的说法。很多脑卒中患者背后,都有一个不堪重负的家庭,中风不但为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也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家庭成员在预防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赵静教授介绍,由于人们对卒中的自我识别知识不足,急救理念匮乏,我国的中风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第一,强调家庭关怀对于卒中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能及早识别中风症状,了解4.5小时的黄金治疗时间窗,当家人卒中发作时,就能迅速拨打120进行急救,远离致残致死的命运。

    据了解,中风120潮健康•爱“救”在我家公益活动将在本次上海时装周期间(10月11日-13日)持续展出,让大众有机会到现场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潮流与健康的碰撞体验,让健康生活同样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热点资讯

健康活动

专家讲堂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