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老年特应性皮炎冬季易复发 “全病程管理”实现长期控制

    不少皮肤疾病是根据皮损形态而冠名的,如白癜风、荨麻疹、牛皮癣(银屑病)等。湿疹也是,英文叫eczema,源于希腊语“水沸腾的样子”。而随着对这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大多数湿疹归入了特应性皮炎。

    每年11月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巍教授门诊上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就明显多起来了,其中1/3还是老年人。李巍教授说,特应性皮炎发病特点是“一小一老”,人口加速老龄化后,老年特应性皮炎病例逐渐增多 。老年人中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农村与城市分布比较均衡。老年特应性皮炎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特殊类型。

    长期、剧烈的瘙痒是该病突出的症状,且以四肢伸侧、背部等为主,反复抓挠后出现皮损、流水。由于晚上也无法安眠,老年人代偿能力不如年轻人,身体严重透支,会显得非常憔悴。李巍教授用“体无完肤,夜不能寐”来形容,个别患者“生不如死”。

    在冬季,老年特应性皮炎比传统认为的夏季还要高发,这是因为老年人皮肤本身比较干燥,皮脂分泌缺乏,容易引起瘙痒,冬季天气又寒冷,空气干燥,老年人屏障功能较年轻人下降更明显,以及身体护理不足等,就复发、加重了。

    作为一种难治性的系统性免疫疾病,老年特应性皮炎患者往往症状不典型,加上多种合并症、代谢、药物耐受等,使得诊断与治疗面临挑战。一般认为,衰老是老年特应性皮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会影响皮肤屏障修复和结构蛋白变化,免疫系统随着年龄增长也会逐渐产生自发炎症,这些都会诱导皮肤出现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2型炎症性疾病,“以前认为瘙痒的机制是组胺介导瘙痒,现在认为是炎症性瘙痒,包括一些2型炎症介质IL-4、IL-13等”。李巍教授表示,特应性皮炎是‘皮肤-消化道-呼吸道’2型炎症过敏进程的首发疾病,而老年特应性皮炎患者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比例没有年轻患者高,但是针对2型炎症的及时、有效、长期规范的治疗对于缓解和控制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初诊的轻中度老年患者,李巍教授先用一轮传统治疗方案,如外用激素药膏、口服抗组胺药物等,或者中药,如果病情呈中重度发展,则采用一些新治疗方式如靶向生物制剂等。老年患者期待兼顾疗效与安全的治疗药物,实现疾病的长期控制。生物制剂可靶向IL-4 和IL-13 信号传导,从而阻断患者的2型炎症和致病过程,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皮损和瘙痒。由于不是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没有已知的药物相互作用,使用前无需筛查是否存在与免疫抑制相关的潜在风险,老年患者长期规范治疗可以稳定病情、减少复发。

    临床上有很多老年患者很容易低估特应性皮炎的严重程度,规范治疗和长期疾病管理的意识薄弱,这会导致特应性皮炎病情加重及反复,由于老年特应性皮炎的特殊性,因此尤其需要重视全病程管理。特应性皮炎在诊疗前强调患者建立主动寻诊、早期诊断的观念;诊疗中强调医患沟通,医生制定科学治疗方案;诊疗后强调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管理。进行全病程管理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控制疾病、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进行全病程管理和规范化诊治,老年特应性皮炎患者可以前往各大医院的特应性皮炎专病门诊。那里通过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一站式管理,配备专业医护团队,提供从规范化的诊前可视化评估、诊中治疗到诊后长期管理,提高患者疾病长期管理的依从性,得到更好的就医问诊体验和治疗效果。

    李巍教授强调,“特应性皮炎管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激素滥用,二是治疗不足,导致疗效不佳。实际上,患者依从性好,总体控制得都不错。有些患者疾病缓解有五六年了,实现了长期控制的目标。”

    今天(12月22日)是冬至,开启了一年中最冷的“三九”。为避免特应性皮炎发作,老年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润肤剂的使用,包括增加频率和使用量,助于增加皮肤含水量和减少经表皮失水。老年人手足掌跖部位建议使用油性程度较大的尿素乳膏或凡士林外涂。

    第二,在气温变化时,注意适当增加衣物,避免皮肤受到低温寒冷空气的刺激。

    第三,洗澡不要太频繁,一般一周两次或两天一次。洗澡应使用温水,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也不宜过长。洗完澡之后,可以涂抹一些保湿剂,给皮肤补充水分。

    第四,衣物穿着应以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为主,少穿紧身化纤等材质的衣物,贴身衣物以及床单、被套、枕头等都要勤换勤洗。居住环境要保持干净,多开窗使室内外空气流通。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了新措施,特别提出要加强老年人新冠疫苗的接种,以有效减少新冠病毒感染,明显降低疾病重症率。那老年特应性皮炎患者注射新冠疫苗需注意什么?李巍教授说,稳定期的患者接种疫苗没有影响,可按照正常流程进行,接种时注意避开皮损位置。如果注射了生物制剂,建议两周后接种疫苗。对于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建议暂缓接种。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热点资讯

健康活动

专家讲堂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