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综合

睡不着?可能是神经衰弱了

神经衰弱的曲折“身世”

    1869 年,美国神经学家比尔德(Beard)把神经衰弱定义为一种慢性功能性的疾病,表现为病因不明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极易疲劳感。他认为神经衰弱与工业化进程有关,而且多见于社会中上层的脑力劳动者。这个诊断曾一度流行于欧美,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它开始遭到美国精神医学家的质疑,认为它是各种症状不加区分使用的“垃圾桶”。

    1980 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取消了“神经衰弱”的临床诊断,用抑郁症、焦虑症、纤维肌痛等诊断名称替代了神经衰弱。《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神经衰弱也被归入“其他神经官能症”,定义其为在精神活动之后的疲惫感和 / 或稍微活动之后发生身体衰弱及耗竭感。

    2001 年《 中 国 精 神 障 碍 分 类 及 诊 断 标 准 》 第3版(CCMD-3)里,神经衰弱仍被单独列出,强调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患者明显感到脑和躯体功能衰弱及各种躯体不适,且影响其社会功能。尽管神经衰弱作为疾病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国际主流的临床心理学领域所放弃,但它仍被视为一种文化上可接受的诊断,在我国基层医院和民间仍具有很高的认可度。

为什么会患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目前具体病因不明。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心理承受力、遗传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均参与疾病的发生,即疾病的发生离不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我们不能将神经衰弱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心理或社会问题。

    从字面上来理解,神经衰弱是自主神经和情感中枢的信息传递通路发生了能量衰退和功能下降。自主神经和情绪调控是受大脑皮层支配的(如前额叶背外侧部、眶部及边缘系统等),这些区域之间有专门的联络通路,通路之间依靠特定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来传递信息,出现“交通故障”时,便会出现神经功能衰弱症状。

神经衰弱有哪些症状

    神经衰弱是自主神经和情绪调控功能出现紊乱,而自主神经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并参与睡眠和精神活动,不受意志支配。因此,神经衰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症状。

慢性疲劳

是主要症状,表现为身体和精神极易疲劳。患者经常抱怨用脑后或活动后出现乏力和精力耗竭感。

心理症状

运动会指体育运动的竞赛会,有奥运会等大型运动会,只是范围不同。

睡眠障碍

是神经衰弱症的突出表现之一。失眠很常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多噩梦及早醒等。也可出现白天嗜睡和过度睡眠。

躯体症状

很常见,通俗来说就是“从头到脚都不舒服”,如头痛头晕、颈部酸痛、胸闷气短、心慌、胃部不适、尿频、肌肉酸痛、肢体麻木及发凉等。

认知功能下降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下降、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

神经衰弱该咋办

遵循生物 - 心理 - 社会治疗模式

    神经衰弱的发生离不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它的防治也是遵循这个模式。在生物医学层面,通过多样化的身体活动(如规律锻炼等日常或社会活动)来调节大脑神经功能,这对治疗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

    在心理-社会医学层面,日常学会调整心态以积极面对、适应环境,给自己减压;患者本人要对神经衰弱有足够的认识,无须过分紧张、焦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寻求医学支持,早治疗早康复——早期心理辅导和物理治疗,如经颅重复磁刺激技术(rTMS),可以减轻症状,但需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多数神经衰弱治疗需要用药

    度神经衰弱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有可能治愈,但多数神经衰弱需要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等方面的药物。目前主流的抗焦虑/抑郁药物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类,如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

    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主要症状等,因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常遇见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依从性问题

    临床医师经常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是患者服药依从性不好——害怕药物的副作用(药品说明书列出很多副作用),或害怕所谓的成瘾性,或害怕受歧视,而不愿服用药物。这里需要解释、强调几点。

1. 不可否认,部分患者在服用 SSRI 类或 SNRI 类药物的早期,可能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口干、食欲减退及嗜睡等,但这些副作用通常是短暂的,在 1 周后会自动消失。

2. 抗抑郁药物不存在成瘾性。此病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若随意停药或减量,容易复发。

3. 焦虑、抑郁是一种病症,会表现出心理问题的症状,并不是主观意愿所致的。服用抗抑郁、焦虑的药物,其实是通过纠正大脑皮层情感联络通路的神经递质紊乱,以达到改善这些症状的目的,所以不要对自己有苛责心理,应服用的药物要按照医生的处方规律服用。

4. 全程治疗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完成,切忌因道听途说,而自作主张随意减量或停药。

失眠问题

    神经衰弱可导致失眠,其治疗包括避免引起失眠的因素(如睡前避免饮酒、喝咖啡等)、认知行为治疗(包括睡眠限制、放松疗法等)和助眠药物治疗。

    而失眠的药物治疗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是因为患者对失眠的后果缺乏认识,对助眠药物有偏见。失眠是神经衰弱的一个症状,就像疼痛是关节炎的一个症状一样,缓解症状是治疗过程中必须达到的目标。服用安眠药物的一个原则是强调“足量、间断、按需”服药。用药选择须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完成,原则上尽量选择新型非苯二氮类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 ;如果睡眠维持困难,可选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劳拉西泮等 ;焦虑、抑郁症状较明显者还可选用小剂量多塞平或米氮平等。同样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工作情况、基础疾病、失眠的类型及伴随症状等。

    总之,神经衰弱主要特征是慢性疲劳,伴随焦虑、抑郁及失眠等症状,它是一个功能性疾病诊断,需要排除器质性因素。认知行为疗法及心理疏导对轻度的神经衰弱有较好疗效。需要药物治疗时,需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完成,强调全程规范治疗。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市同济医院 作者: 责任编辑:袁晓莉

热点资讯

健康活动

专家讲堂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