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综合

助力慢病管理高质量发展 第十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举行

    上海热线讯 3月20日,第十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孙达,钟南山、陈凯先、杨胜利、杨宝峰、张运、吴以岭等近20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齐聚大会。共享应用中医络病理论防治慢性疾病的重大创新成果,共谋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之路。

第十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现场

    近年来,以络病理论指导临床重大疾病防治,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肿瘤等慢性病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提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血管病变的干预策略,研制出一系列创新专利中药,被列入国家多项指南、共识、教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理想的药物选择,开拓了慢病管理高质量发展之路。与会专家纷纷就络病理论指导慢性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果展开深入交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孙达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2020年,全国中医药系统克难奋进,各方面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在全世界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全程参与深度介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为全球抗疫工作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孙达在致辞中还对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出三点希望: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特色发展;抢抓机遇,加快中医药“走出去”步伐;共建共享,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胡鸿毅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期待通过本次大会实现中西医汇聚,中西医融合,以科学、开放、创新的视角不断探索和论证中医药的奥秘,为人类生命健康和攻克重大疑难疾病提供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医络病学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历时十余年在络病理论研究方面获得了可喜成果,他们研究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了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希望通过络病学会培养造就更多高水平的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人才,尤其是多学科交叉的络病研究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中流砥柱。

    开幕式环节还举行了“健康中国行·2021人民健康之星”推荐活动启动仪式。本活动将以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疾病防控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在大会院士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中国工程院于金明院士、中国工程院宁光院士分别作题为《新冠肺炎疫情与中国经验》《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冠状动脉微血管病研究进展》《精准肿瘤学新实践》《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的专题报告,就络病理论研究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及络病理论在多个疾病领域的防治价值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

    吴以岭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的重大学术成果。该研究揭示了微血管病变是心脑(糖)肾疾病发生的共性机制,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则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是防治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关键。

    在专家高峰论坛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贾振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邢念增教授分别作重要学术报告,探讨了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等通络药物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前列腺疾病以及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发挥的作用。

    一年一度的国际络病学大会以“传承、开放、创新、融合”为主题,至今已是第十七届。大会诠释了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展理念,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热点资讯

健康活动

专家讲堂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