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综合

中国贫血日: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警惕贫血,关注治疗达标

每年的8月18日是中国贫血日,旨在改善中国贫血管理现状,提升全社会对于贫血疾病的重视。肾性贫血是我国1.2亿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呈现患病率高,但知晓率低的现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陈楠教授指出:“肾性贫血不仅会加速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使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更会带来心血管事件等风险。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重视肾性贫血的早期筛查,并坚持长期规范的达标治疗。”

肾性贫血早期症状易被忽视,慢性肾脏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招”率极高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导致红细胞生成素绝对或相对生成不足,以及尿毒症毒素影响红细胞生成及其寿命而发生的贫血。随着慢性肾脏病的不断加重,肾性贫血的患病率也会随之升高。数据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从1期到5期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20.0%、37.0%、45.4%、85.1%和98.2%。贫血一旦发生,慢性肾脏病患者需长期进行管理。

陈楠教授指出:“肾性贫血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由于贫血导致血红蛋白给各器官运输的氧气减少,患者会出现诸如脑缺血、心脏缺血、肾脏缺血等,从而致使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发生。但由于肾性贫血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少患者仅会感到乏力、头晕眼花、活动能力下降等症状,以为稍作休息就能改善,殊不知危险已经靠近。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应该重视肾性贫血的早期筛查,把血红蛋白列入常规检查指标之一。”

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建议,对于尚未发生肾性贫血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1-3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至少每年检查1次血常规,4-5期但没有透析的患者至少每6个月检查1次血常规,而进入5期并透析的患者应该至少每3个月检查1次血常规。而对于已经患肾性贫血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处于初始治疗阶段的患者需要至少每月检测1次血常规,而处于贫血维持治疗阶段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应该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血常规。

肾性贫血长期规范管理,患者仍能拥抱多彩生活

肾性贫血除了要早期筛查,长期规范的达标治疗同样十分重要。我国肾性贫血治疗的靶目标值是血红蛋白(Hb)≥11g/dL,但不超过13g/dL,避免患者输血,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让患者能够回归正常生活。但仍有不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性贫血治疗未达标,如在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仅有约40%的患者会治疗达标,而非透析患者中仅有8.2%治疗达标。

陈楠教授指出:“当前我国肾性贫血的治疗率和治疗达标率依旧偏低,肾性贫血应综合治疗,定期监测,如此才能保证疗效,同时使病人的各项指标达到最佳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医疗的进步,现在肾性贫血的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多,例如早期的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铁剂,以及近年来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创新药的出现也为肾性贫血患者带来了便捷的治疗新选择。”

此外,陈楠教授提醒:“在肾性贫血长期治疗过程中,血色素的达标一定要平稳维持,不可骤升骤降。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非常重要,我们在临床上看到有些患者症状得以缓解后就自行停止用药,或听信偏方、食补的方法来纠正肾性贫血,反而会加重肾脏的损伤,不仅会导致血红蛋白值发生异常波动,还会影响慢性肾脏病本身的疾病进展,不利于疾病的预后,应谨遵医嘱坚持长期规范管理。”

同时,陈楠教授强调:“贫血不能被孤立地看待,肾性贫血虽是慢性肾脏病高发的一种并发症,但在临床中我们会结合患者全身综合情况给予诊断和治疗,比如患者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糖尿病引发的终末期肾病患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是互为关联的,‘糖心肾’需联防联治。肾性贫血的达标管理不仅关乎慢性肾脏病本身的治疗,对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同样十分重要。我们也要提高各学科医生对于贫血早期诊断的认知。”

最后,陈楠教授建议:“随着慢性肾脏病年轻化的趋势,我们应该给予慢性肾脏病和肾性贫血疾病更多关注。通过早期筛查、合理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血常规、科学健康饮食等实现长期达标治疗,肾性贫血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还是可控的,患者依旧可以享受未来的多彩人生。”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热点资讯

健康活动

专家讲堂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