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综合

【冬令膏方】保留住“头发”的青春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手机、网络、电视剧可以24小时随时随地等候用户的点阅,加之城市中工作紧张,常需要作为主力军的年轻人熬夜赶工,而当人们处于压力、疲劳状态下、极易选择高热量、重口味的食物。于是,睡眠不足、压力、饮食不节制这一恶性循环在时下成为常见的现象。因此、各种疾病的年轻化就不难解释了:年轻人们提前消耗了生命的精华,头发的青春也就随之而去了。

中医话脱发

    中医病名“发蛀脱发”、“蛀发癣”,《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八八,则齿发去”。由此指出了女子至三十五岁、男子至四十岁,头发开始掉落,此属生命正常的变化。

脱发的表现

    在皮肤科就诊的患者中,确实有不少是因为提前脱发来就诊的,这些患者通常年龄20至35岁,平时学习或工作中与外界接触机会多,因此对自身外表要求也较高,若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将提升许多自信。但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患者是的确需要治疗的、所谓“25岁的年纪、40岁的发际线”,也有仅仅是把正常的头发掉落当成自己脱发的,实际无需治疗。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掉发情况才算符合医生眼中脱发的标准呢?

    这就要从毛发的正常生理说起了,正常情况下,约85%的毛发处于生长期,而另外15%处于退行期和休止期。对于退行期和休止期这部分头发来说,是极有可能脱落的,就成了生理性脱发,一般每日生理性掉落的头发数量少于80根。而能被诊断为脱发的,指的是每日头发掉落数量大于80根的,并使头皮明显呈现稀疏状。男性多表现为发际线上移,女性多表现为头顶头发稀疏。

脱发的起因

为什么会脱发呢?

    西医认为,在男性脱发患者中,有95%都由雄激素过多引起,而女性脱发患者中也有90%是因雄激素导致。另外,其他内分泌因素如垂体和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及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的缺乏都是引起病理性脱发的原因。

    多数人认为中医都会将脱发的原因归咎于“肾虚”,实则不仅如此,《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是故……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指出嗜食肥甘厚味,致使脾虚生混,湿热上蒸,毛发不固,亦可发生脱发,此属脾胃湿热引起脱发。此外、还有因气血不足、脾肾亏虚、气滞血瘀而引起脱发的情况。因脾胃湿热引起者,多表现为头皮油腻,还伴有舌苔厚、大便较臭。气血不足引起者,多表现为头发细、发色淡,还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易疲劳乏力。脾肾亏虚者,多表现为发色淡、分布稀疏,并伴有性功能下降、小便清长等。气滞血瘀者,常可因大病过后,气血无以于头皮局部流通,不通则痛,表现为局部头皮麻木或疼痛,同时伴随舌边有瘀斑、舌下络脉迂曲的症状。这就像稻子要长得好,根部必须粗壮,茎部必须通畅,才能顺利地将养分运到稻穗上一样。中医认为如果毛窍堵塞,再充足的养分也无法营养头发。湿热、血热、血瘀都是阻碍毛窍通畅的原因。

中医治脱发

    在处理上,若确诊脱发为雄激素引起,则皮肤科医生会给予相应抗雄激素的治疗药物口服及刺激毛发生长的药水外用。若此时寻求中医治疗,则中医医生会望、闻、问、切,根据舌脉辨证论治、遣方用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不同情况引起的脱发。

    曾有患者因为听说吃首乌能养发护发,就将首乌作为保健品长期服用。虽然自古以来何首乌被奉为上品之药,而且众多生发养发的经典名方中总有它的身影,甚至不少养发中成药如首乌片、七宝美髯丹都会用到它,但是它并不适合单用,而且长期服用会带来健康隐患。生的何首乌带有毒性,因此古代医家都是用古法炮制过的制首乌来治疗脱发。其制法相当复杂,需九蒸九晒才行,而且它往往需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因此安全起见不建议普通人自行服用。

    如前所述,脱发还需根据虚实辨证,尤其是冬季的中医膏方并不是纯粹地补肝肾、养气血,需要根据个人的的特质辨证,扶正祛邪形成“一人一方”,才能达到药病相适,清养结合方能固护发根之长久。

    此外,除了医生的药物治疗,患者本身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情绪放松,饮食清淡、营养丰富均衡,保证睡眠的充足。若辨证为气血不足者,可适当多食一些牛、羊肉、山药、红枣等。脾虚湿热者则应少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蔬果,并可适当饮用荷叶茶、乌龙茶等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茶饮。脾肾亏虚者,则可在日常多食黑豆、桑葚、芡实等补益脾肾的食物。

    总而言之,脱发不仅需要医生的治疗,更需患者在日常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方可留住青春,留住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龙华医院服务号 作者: 责任编辑:袁晓莉

热点资讯

健康活动

专家讲堂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