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热门: 7·23温州动车脱轨事故 地铁屏蔽门6天2爆 上海申奥操难度大 嘉年华归来 姚明退役发布会 上海申奥 世游赛"十大美女" 网络红人"小胖"结婚 何婕首获"金话筒" 新黄浦里弄房卖"天价" 宝山长江西路发现碎尸 "达芬奇"发布会闹剧 高铁又挂了 市工商立案调查达芬奇 沪暂不放开"生二胎"政策
【浏览字号:
好医生首要是看好病
http://health.online.sh.cn 2011-03-14 11:17 [来源]:解放日报

近日,本报刊发《临床医生该“压”论文指标吗》的报道后,引起读者和医务人员共鸣。他们表示,必须改变医生晋升“唯论文”的现状,完善对医生实际临床水平的考察标准。

论文“好手”未必看得好病

不少临床一线医生表示,现在有种怪现象:一些高职称医生未必看得好病。虽然医院里对研究型和临床型医生有所区分,为前者专设了研究员职称系列,实际操作时界限却并不分明。一些擅长理论研究的医生,靠论文数量多而晋升高职称;但在实际诊疗上,未必比一个有多年经验的主治医生高明,甚至还不如。

业内人士指出,如今医生的论文大多涉及基础性研究,以临床为导向的论文并不多。因为后者需厚积薄发,很难在短期内完成,更不要说“高产”了。而前者相对容易写,极端的例子是找个药在小白鼠上实验,一两个月总结分析一下效果数据,再加些模棱两可的理论,一篇论文就成了。为论文而论文,还造成大量重复性研究,甚至自我抄袭、互相抄袭。

这还不是最大的弊端。以主治医生晋升副主任医生为例。由于他们一般都是医院的中坚力量,白天诊疗工作非常繁重,为了获得事业的发展,不得不晚上加班加点搞研究,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势必影响他们为群众看病治疗的精力和投入度。另一方面,如果不擅长搞科研,有些医生即使在病人或业界中有好“口碑”,但晋升无望,慢慢变成“被遗忘的开刀匠”,得不到与其医术相符合的社会承认与自我实现感。一位从医20多年的医生痛心地说,有不少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为此选择离开了医生岗位,紧缺的医疗资源可谓“雪上加霜”。

临床水平难以量化

为什么论文数量成了考察临床医生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说,用研究能力衡量临床水平,确有其合理性。研究并不意味着仅仅在实验室里进行,事实上,临床医生把医疗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独到的心得整理提炼,以论文的形式与其他医生分享,也是一种研究活动。通过研究,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医术也会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对疑难重症的处理能力和变通能力也不断提高,推动了医学发展和创新。近年来,各大教学医院强调医生写论文要求,一个明显的成果是激发了医生搞研究的积极性,我国整体生物医学研究水平逐渐提升,在国际上,中国医生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专家同时坦言,临床水平的高低更主要体现在诊疗质量上,但这恰恰无法量化,迄今还没有一个科学公认的指标体系,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地考察一个医生实际的医疗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晋升考评中,还要依赖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影响因子等客观数据,虽然有过于简单之讥,但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

于是,本来临床与研究两者是相得益彰的关系,但现实是,体现研究能力的论文数量,却成了晋升职称的“独木桥”。

让晋升之路不仅靠论文

业内人士坦言,医院看重论文指标,还与医院“综合实力”考察有关,与大学排名有关……归根结底,是全社会在转型期唯数据、唯量化而不重视内涵现象的一个缩影。但是,虽然改变难以一蹴而就,医院还是可以有所作为。

专家表示,职称作为医生临床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其标准首要是看得好病。事实上,医院中固有一套衡量临床诊疗质量的评估体系,包括病例数、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事故率等,虽然这些统计可能有人为的水分在内,显得不是很“客观”,但用现代的管理学和统计方法,把这些直接与临床相关的考评做细做深,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可以先试点,逐步摸索建立符合国情的临床医生评估体系。比如,病人的认可、业界的评价,是医术高明与否的根本。专家建议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医院的做法,通过合理的问卷设计,让“口碑”成为评价医生临床水平的标准之一。又如,可为有临床特长而确实不擅长写论文的医生开辟专才晋升通道,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集中精力更好地为群众看病。

当然,合理综合地考察医生水平,让晋升之路不仅仅靠论文,并非排斥临床医生搞研究。宁光表示,设定一定的论文指标,是提高临床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向,关键是让临床医生的论文研究回归本位,不是应景式样的充数,而是真正来自临床、为临床服务。

[选稿]: 杨秋婕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市互联网举报平台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1996-2011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