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热门: 7·23温州动车脱轨事故 地铁屏蔽门6天2爆 上海申奥操难度大 嘉年华归来 姚明退役发布会 上海申奥 世游赛"十大美女" 网络红人"小胖"结婚 何婕首获"金话筒" 新黄浦里弄房卖"天价" 宝山长江西路发现碎尸 "达芬奇"发布会闹剧 高铁又挂了 市工商立案调查达芬奇 沪暂不放开"生二胎"政策
【浏览字号:
过度治疗现象加剧看病贵
http://health.online.sh.cn 2011-03-31 09:20 [来源]:MSN健康社区

在德国95%的心脏导管实现了重复使用,而我国全是一次性的

中国青年报:“过度治疗”的情况普遍吗?

胡大一:普遍。美国有,印度有,中国也有;30年前有,10年前有,今天还有。

两名美国医学专家今年年初发表文章,举了两个极端例子来说明“过度治疗”。一个例子是讲,一名50多岁的美国男性患者,在短短5年时间,做了50多次心脏造影,换了27个心脏支架

——中国的最高纪录是13个支架。

另一个例子是,一名48岁的美国女性,因为胸疼去看病,先做了CT检查,发现心脏冠状动脉有些似是而非的病变,又去做造影,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搭桥后,桥血管出现血栓,病人出现休克,最终只能做心脏移植手术。其实,这个人本来只是得了焦虑症。

我们社会也有很多“过度治疗”现象。我国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约20万人死于药物滥用。很多人一感冒发烧就去输液,医院里到处都是输液的人。这在美国、欧洲、印度、古巴是绝对看不到的。现在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不少老年人即使没病,也会定期去医院输液,因为他们认为,输液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脑血栓,这其实是有害无益的。

中国青年报:为什么会出现“过度治疗”?“过度治疗”现象会产生什么后果?

胡大一:首先,我们要体谅一些医生的苦衷和困惑。“过度治疗”有时很难避免,医学中存在大量未知领域,很多疾病的具体原因不清楚。比如90%的高血压患者,我们都说不清患病的具体原因。为此,一些医生难免使用不需要的技术。有的医生是抱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把网撒得稍微大一些,为的是最后捞着鱼。

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传统的医学模式很容易让医生产生“科学主义”、“技术至上”的观念和生物技术崇拜。举个例子,一个经常胸闷、心悸的年轻女性,医生对她的诊断可能出现两个流程:

流程一,医生单纯地从生物学角度思考,建议她做心电图、CT、造影,但最终可能发现患者均属正常。于是医生说,我用最先进的技术帮你摘掉了冠心病的帽子。但结果是,病人的疾苦没有解决,没必要的检查还给她带来一生的癌症风险。

流程二,如果医生经过了培训,不但会考虑病人得病的生物因素,还会考虑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可能就会打开视野、跳出怪圈。他也许会发现她没有冠心病的家族史,也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得冠心病的几率极小。那么,这种症状很可能是由焦虑、惊恐引起的。如果他拿量表给病人测量,再多交谈几次,可能也会给病人摘掉冠心病的帽子,并开一些治疗心理疾病的药物。这样,患者免掉了很多成本高、有创伤的检查,而且感到很温馨,实现了“医患和谐”,还治好了病。

另外,“过度治疗”与医疗体制的趋利性有关。现在很多医院攀比毛收入,如果一家医院买了CT机、造影机,他们就会想,这台机器必须要用,多少年内要收回成本。科室和医生的奖金也直接和开出的药品和检查单挂钩。如果医生不能完成医院分派的“指标”,会被扣奖金。

再比如心脏支架,一种是两三千元的金属裸支架,还有一种是上万元的药物支架。这两种支架各有利弊,不同人、不同病症应选择不同的支架。在美国,20%~30%的比例是使用金属裸支架,在德国和瑞典,金属裸支架使用比例为50%左右。但中国的情况是,大家一窝蜂地、近100%地使用药物支架。因为医生可能说,便宜没好货。为这个问题,我多次提出要改革,但还是很难解决。厂家卖两三千元的支架,利润空间小,贵的支架利润空间大。医院也是一样,卖贵的支架,从医院到科室到个人,都能得到更多经济利益。

[选稿]: 杨秋婕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市互联网举报平台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1996-2011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