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热门: 7·23温州动车脱轨事故 地铁屏蔽门6天2爆 上海申奥操难度大 嘉年华归来 姚明退役发布会 上海申奥 世游赛"十大美女" 网络红人"小胖"结婚 何婕首获"金话筒" 新黄浦里弄房卖"天价" 宝山长江西路发现碎尸 "达芬奇"发布会闹剧 高铁又挂了 市工商立案调查达芬奇 沪暂不放开"生二胎"政策
【浏览字号:
“医生红黑榜”对医生不太公平
http://health.online.sh.cn 2011-04-08 09: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继一个题为《武汉市各大医院儿科“好医生坏医生”》的帖子在网上走红之后,北京、重庆、广州、济南、哈尔滨等城市也出现了披露“各大医院儿科医生红黑榜”的网帖。其中一些帖子累计已有上百万网民阅读,众多年轻妈妈撰写跟帖,介绍自己带宝宝看病的心得和经验,有的网友将大家的经历加以综合,以“总帖”形式指名道姓列出所在城市各大医院儿科的“好医生”、“坏医生”,在医院和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这样的“医生红黑榜”能起什么作用呢?一是推荐那些“好”的医生。二是曝光那些“不好”的医生。但问题在于,尽管我们都说,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但鉴于医疗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往往差之毫厘,有可能就会谬之千里。因为医患彼此对疾病与治疗的理解不同,很多时候对同一件事情会产生很大的分歧与误解。作为一名医生,我很担心的是出现这样的场景,只凭借一两次短短几分钟的接触,患者就对医生下一个非黑即白的评价。

在基层乡镇,一位个体医生因为医术高明,被称为“神医”,每天他的诊所面前,都有很多人排队求医。但某次,当地卫生部门在检查他开出的处方时,却发现存在着严重的滥用抗生素与激素行为。比如,一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这位医生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分别给她使用了头孢匹胺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等药物中的两种来联合治疗,还加进了激素。依靠这种“非常规”的手段,他看病的确疗效神奇,口碑也很好。相反,另一位医生,严格按照医疗原则,不轻易给患者输液,在用药上也不乱用高级抗生素及激素。有可能出现的一种结果就是,同样的感冒患者,在他手上就好得“慢”,病看起来很难治好。他的口碑就很一般,但在前一位医生手上,真的是药到病除。按照患者的印象与判断,把他们分别拉入红黑榜,这公平吗?

患者的判断与印象,有时会直接源于医生的态度。很多时候,因为人为的种种意外因素,他们会迁怒于医生。大医院现在都在超负荷运营,尤其是专家的儿科门诊,更是病人排队如长龙。家长们为了给孩子看上病,有时得排好几小时的队。病人太多,医生们也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比如就会因此压缩了接诊时间。所以有些时候,家长们排几个小时队,看病只花了短短几分钟,如果最后病情最后未向好的方向转归,他们就很可能会迁怒于医生,认为他(她)是不称职的,应该进“黑”榜。但这真的是医生的问题吗?

在医疗过程中,即使医生无过错,医疗意外也是在一定比例内存在的。这就意味着,一位医生接诊的病人越多,在他身上发生的医疗意外越多。在医患矛盾容易激化的今天,一旦出现了医疗性的伤害,即使不是医生的人为过错,一些患者也会视医生为“敌人”,将其拉黑。一位妇幼保健院的儿科专家,尽管被业界公认为技术精湛,医术高明。但因为病情的因素,没把危急患儿抢救过来,结果被患者家属拉横幅进行污蔑与围攻。难道也能据此认为,他很“黑”吗?

在很多发达国家,医生是怎么被评价好坏的?最重要的评价是来源于政府卫生专业机构。医生们会被要求,在某种疾病上必须按照标准化的规范来操作,设立了很客观的标准。如果医生们不老老实实按照这种标准,来给病人进行诊治,他们就很可能被判定为违规,甚至有可能要吃官司。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件事上,我们权威的政府机构参与不够。民众在被逼无奈下,就只能运用民间智慧创造出这种评价手段,很多时候就会误伤那些无辜的医生。

[选稿]: 杨秋婕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市互联网举报平台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1996-2011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