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热门: 7·23温州动车脱轨事故 地铁屏蔽门6天2爆 上海申奥操难度大 嘉年华归来 姚明退役发布会 上海申奥 世游赛"十大美女" 网络红人"小胖"结婚 何婕首获"金话筒" 新黄浦里弄房卖"天价" 宝山长江西路发现碎尸 "达芬奇"发布会闹剧 高铁又挂了 市工商立案调查达芬奇 沪暂不放开"生二胎"政策
【浏览字号:
“添加剂”的矛盾与博弈:没有需求,何来利益?
http://health.online.sh.cn 2011-06-17 09:07 [来源]:海口晚报

李里特认为,所谓的“恐添”,与其说是食品添加剂在兴风作浪,不如说是消费者由于心理恐惧反被误导所致。他笑言:“看来我国对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的力度还不够,致使广大消费者缺乏相关的知识。当消费者真正了解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什么,便能够更加理性地去看待一些食品安全问题。”

李里特同样指出,虽然食品添加剂本身并非有害物质,但是一些滥用的现象仍然存在,过度地使用同样也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比如,利用多种添加剂试图掩盖食品加工本身的缺点,弥补消毒、杀菌不彻底等情况;或者为了企业利益,用添加剂组合出想要的味道和口感,以代替本应加入的食材,以降低成本;另外就是以次充好,利用宣传,因添加多种物质而提高价钱等(比如牛奶中添加香料)。这样做也许并不会导致质量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诈行为。李里特强调:“不要妖魔化食品添加剂,只要合理、合法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无害的。真正对消费者产生危害的是那些非法的使用者。”

没有需求,何来利益

正如李里特所说,很多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对于添加剂的过量使用和滥用的问题严重,甚至会添加非法添加物。在用“无商不奸”的形容词抨击这些企业的同时,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需求,何来利益?

如今人们对生活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饮食方面更是如此。“色香味俱全”,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要求,吃出个性、吃出品位成为新派美食家们标榜的原则。

另外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注定了大多数人很难在舒缓的状态下享用一日三餐,快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人们又不愿意因为追求快而放弃味道。于是,各种“人造肉”,各种味道的汤料渐渐地摆满了超市的货架。人们兴高采烈地选着自己喜欢的口味,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些不过是同样的材料加了不同的添加剂而已。

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下,自然有很多人坐不住了。添加剂的成本极低,但是却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实现巨额的原始积累,而且让人难以察觉。在这样的利益面前,相信有一部分人难以经受住道德的考验。

但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柴巍中看来,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利益驱使固然是造成食品添加剂滥用现象的主要原因,但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品添加剂管理和评估体系,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整、市场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很难得到根治。

有法可依,健全体系

柴巍中指出,一直以来,我国在包括食品添加剂在内的众多食品安全问题上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这里面包括安全评估体系、健全的部门管理、成熟的第三方检测等等。

“就拿安全评估来说,以前我国对一些调味料和添加剂所做的实验大多数通过老鼠来完成(老鼠的基因与人类相似)。通过在两三代老鼠身上的实验,并没有发现对老鼠有害,便认为对人类同样是没影响的。但事实上,最近发现了很多当初在鼠类身上做实验证明是安全的添加物,在几十年后人的身上产生了有害反应。”柴巍中说,“这就是我们所能做到的安全评估。由于成本和时间的考虑,不可能用人体做实验,所以所谓的安全仅仅是相对的。”

柴巍中认为,如果能够让这类实验更加充分,是目前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同时他也指出,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与国外并没有完全接轨。如美国、日本和欧盟,他们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每隔3-5年便会重新评估并做出调整,而我国的很多指标甚至10多年都不曾有过变化,显然并不科学。

另外,我国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由于采取分段管理模式,参与的部门过多,同时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又没有相应的文件规范,各部门仅以自己的职责来单独制定分工,导致出现职权交叉、遗漏的现象。这也给不法企业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

这一点在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便明显地表现出来。中国奶业的著名学者顾佳升曾多次撰文,呼吁我国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并明确各部门的分工。

此外,柴巍中认为,我国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缺乏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国外,检测都是由政府委托给民间机构来做,这样能充分保证客观、公平和公正。”

虽然随着《食品安全法》和新的添加剂标准的出台,中国开始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但是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不足。“中国在规范食品添加剂的道路上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柴巍中说道。

[选稿]: 杨秋婕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客户服务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0]0587-035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市互联网举报平台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1996-2011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