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中国有糖尿病患者约1.3亿,其中2型糖尿病(T2D)患者超过9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约4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展成为慢性肾病。慢性疾病的长期治疗,对不少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近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最新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和新版目录,通过此次调整,111种药品新增纳入目录,包括慢性病、肿瘤、抗感染、罕见病、新冠治疗用药等,将为更多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希望。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自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目录的第五次调整。
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了2022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与前几年相比,本次符合条件的新适应症“简易续约”新规是医保续约规则的亮点之一,它兼顾了药物的经济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推动我国创新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在肿瘤治疗领域,此次共有多款抗癌药物的新适应症通过“简易续约”进入医保目录,其中包括由阿斯利康和默沙东联合开发的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批晚期前列腺癌适应症的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它开启了中国前列腺癌分子靶向药治疗时代。
1月18日,用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 HAE)治疗的创新药物拉那利尤单抗注射液已通过国家医保谈判,首次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这是继2021年HAE应急治疗用药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纳入医保后,又一款HAE全球创新治疗用药被纳入医保,将极大提高拉那利尤单抗注射液的可及性,使中国HAE患者从规范化治疗中获益。
随着新冠病毒的大肆横行,越来越多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相比三年前,病毒的毒性已经大大降低,毒力也得到了削弱,但对于一些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群,病毒造成的危害仍不容小觑。尤其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感染了新冠病毒,无疑更是在给自己原有疾病的身体“雪上加霜”,由于癌症患者免疫力低下,肿瘤患者该如何防治新冠?如果感染了新冠?抗肿瘤治疗会受影响吗?针对这些问题,今天我们请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肿瘤科主任、肿瘤学科专家丁罡教授作一详细解答。
一提到皮肤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有碍观瞻”“麻烦”,鲜为人知的是其中有一种皮肤病叫做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简称GPP),深深折磨着“少数人”,严重时甚至可以致命。
12月29日,在第三届东方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首个国家级消化健康综合指数体系——《中国消化健康指数(2022)》(以下简称《指数》)正式发布。该《指数》聚焦10大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涵盖4个维度,优选46个指标,全面评估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消化健康状况及防控措施,科学、公正、权威地勾勒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健康防控的版图,首次建立起了国家层面的消化健康指数的大数据,科学地反映了中国人群消化健康状况。
不少皮肤疾病是根据皮损形态而冠名的,如白癜风、荨麻疹、牛皮癣(银屑病)等。湿疹也是,英文叫eczema,源于希腊语“水沸腾的样子”。而随着对这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大多数湿疹归入了特应性皮炎
DESTINY-Breast03III期临床试验最新结果显示,与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相比,Enhertu(通用名:德曲妥珠单抗)在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治疗的不可切除和/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方面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
近日,由罗氏诊断举办的“诊断的价值”媒体大师班活动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妇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学科邹世恩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张海燕教授以及华东地区媒体代表,通过现场和连线形式齐聚一堂,围绕“女性健康”主题畅所欲言,汇聚智慧力量,共同探体外诊断为临床及患者带来的价值,传递女性疾病防治知识,助力提升广大女性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12月1日,在第三十五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由中国青年报社与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共同主办、吉利德科学提供公益支持的“2022青年防艾公益行动”正式启动。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其中大约15%-20%为三阴性乳腺癌。
进入秋冬季节,哮喘高发,作为我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国哮喘患病人数多、发病率持续升高,严重危害大众身心健康。为此,《健康中国行动规划(2019-2030年)》将包括哮喘在内的多个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纳入十五个重大行动之一。然而,科学防治哮喘是一场“持久战”,大众对哮喘认知误区、缺乏长期规范管理意识等因素,让我国哮喘防治任重道远。
患者组织骨髓瘤之家在此次活动上重磅发布了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疗及生存现状预调研结果,并将启动未来研究,旨在多维度了解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和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促进诊疗水平提升,并为创新支付和新治疗方案引入提供决策依据。
11月6日,礼来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高峰论坛在进博会上圆满结束。本次论坛以“以患者为中心,聚焦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与治疗”为主题,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开发,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治疗、认知提高及未来发展营造环境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旨在助力推进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意识和能力提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