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综合

新版医保目录执行 惠及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

“瘙痒、疼痛,肿胀”……这样的体验如果是一天还好,但如果是一年,三年,五年,乃至十年,就会影响生活乃至工作了。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人倍受这种皮肤病的困扰,它即是荨麻疹。数据显示,中国慢性荨麻疹发病率为1.5%,也就是说每100个人当中就有1.5个人患有慢性荨麻疹,多数患者荨麻疹发作时瘙痒难忍,这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国外数据显示,平均每位慢性荨麻疹患者每年支出的费用高达1750-2050美元。

2023年1月18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下文简称“医保药品目录”),共有111种药品被新增至目录。

随着全国疫情保持平稳态势,生活逐渐恢复常态,翘首以盼的新版医保目录在2023年3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在这份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药品种类丰富,不乏皮肤领域创新药、抗癌药、罕见病药等上百种药品,全面满足了多类患者用药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用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治疗的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就被扩增在了此次新版医保目录中,满足了广大CSU患者对于创新药物纳入医保的期盼。

近日,随着医保政策正式执行,上海首批荨麻疹患者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了靶向药物的治疗,此次报销范围覆盖使用H1抗组胺药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以上)CSU患者,它为正期盼创新治疗药物却受制于经济负担的广大CSU患者,迎来前所未有的治疗机遇!

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袁卫如教授介绍,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人群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女性多,第二个特点是中青年多,第三个特点是城镇人口发病多。当前,国内针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治疗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果控制不好,可以加量或2-3种联合使用。这种治疗方法很经典,但有局限性,最主要的是,仍有1/3-1/4的患者不能有效缓解症状,其中一部分即使将抗组胺药物增加至4倍剂量,依然无效。而且由于抗组胺药物会导致程度不等的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肌肉代谢等,部分人群不建议吃抗组胺药,如高空作业的人群、专职驾驶员、外科医生、运动员等。在传统治疗之外,有人沿着全新道路探索着新疗法。现在从抗组胺的上游找到了新的靶点-单克隆抗体,它是可以阻断lgE,当lgE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这两个细胞膜表面有lgE受体,lgE和它结合后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组胺。现在出现的单克隆抗体就是抗lgE的抗体,它让lgE不能和嗜碱性粒细胞或肥大细胞结合,组胺和其它导致荨麻疹发生的炎症介质就不能释放,可以说从根源上阻断了发病机制。

国际上抗IgE疗法已有很多治疗荨麻疹的证据,近年来我国皮肤病学专家也做了很多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抗IgE疗法治疗荨麻疹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良好,在临床应用中有效率约为90%。患者经过抗IgE治疗后,瘙痒程度降低约70%。慢性荨麻疹虽反反复复,但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后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在治疗中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保持耐心。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热点资讯

健康活动

专家讲堂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